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咨询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阅读 > > 正文
NSDA辩论赛分享:南加大学姐的辩论成长之路
来源:成都英锐教育 | 发布时间:2019-08-15 | 阅读量:

她高中生涯几乎都在打辩论赛;获得过NSDA区域赛优秀辩手第三名,区域赛季军,全国总决赛32强;参加过美国斯坦福伯克利大学名校邀请赛和NSDA韩国赛;

 
她拿到过西北大学的offer,最后选择全美本科最具竞争力且最难申请的大学之一的南加州大学,并成为2017年南加州大学法律专业唯一一位中国籍学生——赵頔!
 
NSDA辩论赛分享:南加大学姐的辩论成长之路
 
如今,这位传奇的美女学霸依然在赴美读书之余心系辩论,再次以裁判的身份重返NSDA赛场。因为辩论于她,有太多美好的回忆,改变了她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她大学专业的选择。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她的自述来走近她吧~
 

辩论与性格无关,与能不能“沉下心”有关

 
和大多数同学差不多,我开始接触辩论是因为以前就读的国际高中开设有NSDA辩论课。当时在我们学校,课外活动有两个选择,可以上戏剧或者上辩论。但是我性格不太外向也不大会演戏,就想要不就试试辩论,没想到就坚持了整个高中生涯。
 
很多时候,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我也有过遇到很强的对手惨败的经历。不过,当时虽然对我打击很大,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资源或者是自己的经历和别人不一样会最终导致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如果我想和那些学霸达到同样的高度就必然需要付出更多更多努力。
 
当我意识到这点后,就仔细观察这些牛人们是如何比赛的,他们是怎么做每一个speech,他们有哪些技巧……就这样不断地去积累自己的经验。
 
上大学后,我们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里,我记得有一个姑娘,虽然她看上去非常内向,但是,我从她身上发现:要在辩论上成功,不一定是外表上给人感觉厉害,更多地是你是否真正有付出。
 
比如说:是否沉下心去做Research。
 
其实,一般新人为准备辩题做Research的时候,刚开始一定会觉得很多信息,但你慢慢有经验后会发现可用的信息是一定的。因为,这个时候你会去判别哪些信息对你是有用的,哪些是可以支持你的论点,甚至哪些可以去反驳对手的论点。
 
很多时候会有学弟学妹跑来问我,担心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辩论。真实情况却是:其实辩论对性格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你喜欢这种思辨的过程,然后喜欢去处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证明论点,我觉得任何个性都是可以的。
 
所以,如果说辩论也是一项竞技活动,它的成败和性格无关,而是,和你对辩论这个热爱有关,需要参与者沉下心来。
 

辩论教会我: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我是高中才读的国际高中,所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摸索。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就是比较崇尚“正确答案”或者需要去遵循一些规矩,然后把你自己的价值观、行为都去往那个规矩上靠。
 
但是,打了辩论之后,我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可能还有其他的思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要说起打辩论赛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其实还有一个。
 
我上高中那会儿,我们学校的辩论课才刚开始起步,所以刚出去打比赛时,很多人没有听过我们学校,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也输了挺多的。但是通过我自己在辩论上的努力,成功给我的高中在辩论这个圈子里面树立起来一定的形象。对于这件事,我一直非常自豪。
 
此外,辩论也教会我在看待无论是大学申请或者是生活上一些非常细微的事情。
 
比如说,你做决定的时候,不需要遵循一个既定的规则,即遵循传统逻辑,而是遵循什么是最理性、最正确的选择。
 

父母的支持,助我继续走上辩论的路

 
我能走上辩论这条路也得益于我爸妈的支持。他们并没有随大流帮我选报课程,而是结合我的性格优势,听取我的想法。
 
在父母的认知里,我一直是个相对性格内向的女生,但在日常沟通中,他们觉得我思辨能力很强。所以我爸妈非常支持我课外活动选择美式辩论。
 
NSDA辩论赛分享:南加大学姐的辩论成长之路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在我决定去斯坦福打比赛之前,我爸提醒过我,去斯坦福比赛的中国学生都是国内很厉害的辩手,美国的本土选手就更不用说了,英语还是母语,你要想好了再做这个决定。但是他后来又说,如果你觉得在这次经历中能收获到一些对你有用的经历和经验,那你就去试试看吧。
 
在斯坦福的第一天,的确输得很惨,心情也非常沮丧,我就打电话给我爸。我说,爸爸,你说得太有道理了,当时应该听你的。
 
我爸说,既然你去了,那你就要好好珍惜利用这个机会,就算输了也要在别人身上吸取经验。
 
一直以来,我父母扮演的角色就是非常支持我自己做决定,但同时,他们也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他们也会提醒我决定背后的风险。
 
我觉得这非常有价值。他们的爱,给我很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打辩论久了,也不会变得争强好胜

 
可能我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来美国读书后,很多朋友都不相信我在国内是打辩论的。他们觉得我很安静,刚认识的时候还都不怎么讲话,怎么可能还打辩论赛?根本想象不出来我争强好胜(Aggressive)的那一面。
 
但我会很自信地说,对,我就是喜欢打辩论赛,也不是每个打辩论的人都会Aggressive。接着,我也会和他们说我喜欢做Research。
 
的确,对方提出一个论点,我能从中找到里面的一些错误、逻辑上漏洞并去反驳,这真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
 

NSDA学姐采访问答

 
我们以下的问答将更多围绕在赵頔同学从辩手到裁判身份变化的感受,她的升学之路以及在美国读书的亲身感受为主~
 
N:我们知道你现在已经是个裁判的角色了。从一个选手到一个裁判,你觉得这个角色转变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么?
 
赵:我当时做选手的时候,我就很紧张裁判。
 
比如裁判一进门,然后我就看他会喜欢怎样的一个选手。在整个speech的过程中,都会观察他的反应,有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都会牵动我的心,比如裁判皱一皱眉毛,然后我就会想完了这次要输了。
 
但是我自己做裁判的时候,我就觉得其实这些动作都是比较自然,是不需要去考虑这么多。
 
还有就是从学术的角度上,做选手的时候可能自己做很多调查研究时,可能觉得所有论据都是可以的,就是非常清楚。
 
但对于裁判而言,他从来没有背景知识,听到有一些辩题,有些时候就会有一点困惑。
 
这个时候作为评委就会更加喜欢那些选手,他们可以非常清晰的通过用一些比较清晰的例子或者是比喻来论证他的论点,这样比较容易说服部分裁判。
 
N:当时辩论作为你升学时提到的课外活动,你的文书是怎么描述的呢?
 
赵:我在写文书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强调:去做一件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时开始的期待值并不高。因为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个事情,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得好。就像我刚开始参加辩论的初衷,主要就是想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潜力,或者说是很喜欢这个思辨的过程。
 
后来,再回头看就会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包括在高中的时候参加美式辩论队,其实是在学校树立了一种辩论文化。
 
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它会带来比刚开始想象的更加深远的影响。
 
N:那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所学校?而且还是选择法律专业?
 
赵:当时拿到的Offer有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Northwestern(西北大学),还有各种UC的学校的offer。而我当时选择USC的原因是,首先它气候挺好的,我不是很喜欢冷的地方。
 
我选择法律专业和辩论很有关联。我之前觉得就是学法律的人都很古板,还怪怪的,特别像国内体制下就一直背法条之类的。
 
但是包括我自己的经历,然后上大学,上了一些法律课我才知道,其实美国法律最有趣的一个地方就是它所有东西都是允许你去辩论的。它不是一个确定下来的规则,通过这些辩论,我们才知道正义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对于我这个法律专业,USC法学院有个项目是本科生直接可以去法学院上课。我自己在大一大二就已经上过宪法之类的课,包括一些奴隶法(奴隶制时候的一些法律)。
 
N:当时有考虑到这学校的世界排名或者就业率这些方面吗?
 
赵:我当时排名是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是我觉得排名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首先我觉得在国内,我们得到的信息都非常有限。除了看一些冷冰冰的排名、一个数字,其实,你无法了解到如何。
 
更重要是你身边的同学,他们是怎么样的学生,和你的性格能不能相符,有没有相同的兴趣。我觉得这些都是除了排名以外,这些变数很大的因素才是决定你整个大学生活质量的因素。
 
所以,在我看来,排名是一个考虑范围,但不是最重要的。
 
N:可以帮我们还原一下美国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吗?跟你之前的预期是一样的吗?
 
赵:我听爸妈以及同学说过,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相比的话压力会大很多。首先要适应文化、适应语言环境,其次也有很大的课业压力。
 
当我真正进了大学以后,我觉得课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每个同学都想要很高的GPA,不过,我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仍是我课外活动。我会去做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说我会在我们学校媒体中心做学生记者。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还采访了一个之前因为谋杀罪判入狱30年的杀人犯。他刑满释放后现在在一个非政府组织工作,经常去政府游说关于这个让所有人都得到房子的法案,希望那个法案最后通过。
 
总之呢,我觉得这些学业外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像参加NSDA辩论一样,让我看到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毕竟,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